創建年代:明治35年初建(西元1902年)
祭祀神祇:林府將軍
慶典例祭日:農曆十月廿一日
臺斗坑萬台宮,位於嘉義市東區中庄里,主祀乙未戰爭犧牲的林崑岡,名為「林府將軍」。萬台宮廟原名「萬善軍廟」,供奉在乙未戰爭犧牲的抗日烈士及當時戰死的日軍遺骸,戰爭後不敢聲張建廟,居民藉收容無緣枯骨為由,集資建立小祠,於明治35年初建(西元1902年)。民國58年3月因祠廟狹小,居民協議改建,至民國66年11月完工落成。
廟內正殿神龕鎮殿神尊,正中間為林府將軍,左右兩旁為其謀士。左右龍虎邊神龕,原有配置為福德正神位於龍邊,地藏王菩薩位於虎邊。有人反映地藏王菩薩神格較大,需供奉於龍邊,遂將兩神供奉位置互換,形成現在的供奉空間。地藏王菩薩旁的日本神為舊廟時期的神尊,早期乩童起駕會說日語,但是缺乏翻譯人員,沒有人聽得懂,之後就很少降駕。
民國70年代末期左右,有人感應到萬善軍表示其天時已到,要進一步領旨敕封,半信半疑間,乃至仁義潭畔先天玉虛宮鸞堂請示,說明萬善軍之間並無主要統領,如果要進行領旨敕封,需要有主要明確的統領作為主神。民國82年左右,信徒發現廟內神像臉頰上有隻壁虎停留多日,經向神明擲筊問卜,認為本廟主神常被誤為是供奉無主孤魂,希望改名,因正名後需要有主神,廟方拿出與建廟歷史相關的六位抗日志士名字(林崑岡、王得標、楊泗鴻、莊家駒、劉步高、孫育邁),逐一擲筊請示,最後以林崑岡為主神。為符合民俗上領旨敕封的程序,再至臺南市開基玉皇宮(舊天公廟)請旨,正名為「林府將軍」。民國83年甲戌年十一月初七日,宮名由「萬善軍廟」改為「萬台宮」。
至於廟前白馬由來,在籌備建立大廟時期,時常有人看見萬善軍廟附近田野有馬匹奔跑,靠近一看卻又沒看見,遂認為是萬善軍顯聖,騎白馬四處巡視,奔走募集建廟資金,便於廟前西側以水泥塑造神馬一匹,民國62年4月26日第一代神馬竣工。民國77-80年間,因第一代神馬日久結構剝落嚴重,形象不莊嚴便拆除。民國96年間,時任主委黃慶隆先生籌備規劃第二代白馬神的設置,期間來回中國廈門數次,奔波協商,委請張建國師傅以漢白玉雕塑,民國96年農曆6月12日安座完竣。
民國94年,曾辦理嘉義市萬台宮建廟110週年第一屆全國詩文徵文比賽,緬懷林崑岡烈士忠貞剛毅精神,同時宏揚詩教文化,結合宗教與文學藝術。民國104年辦理臺斗坑嘉義萬台宮乙未年林府將軍得道120週年踩街遶境,聯合嘉義朝天宮溫陵媽廟、嘉義西安宮及嘉義東安宮辦理,遶境隊伍盛況空前。